Search

《科技部科普文章分享》【與失智海嘯賽跑—張玉玲致力開發失智徵兆的篩檢工具】: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,每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科技部科普文章分享》【與失智海嘯賽跑—張玉玲致力開發失智徵兆的篩檢工具】: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,每3秒就新增一位失智症患者,107年底臺灣失智症人數約有28萬人,衛生福利部預估每年會以成長一萬人的速度飆升,失智症成了全球最迫切的問題。
 
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張玉玲正與這波失智海嘯賽跑,積極開發評估認知功能的心理學檢測工具,希望能在失智症發生之前,提早篩檢出失智症的高風險群。
 
研究失智症與張玉玲的成長經驗有關,從小就看著熟悉的長輩發病,儘管家人費心照顧,仍無法延緩症狀惡化。她坦言,過了數十年,失智症仍是無藥可治癒的疾病,但透過認知訓練,確實可以延緩症狀,越早發現失智徵兆,訓練效果越顯著。
 
■得到「MCI」,發展成失智症風險高
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攻讀臨床與健康心理學博士時,張玉玲就致力投入失智症研究,至今已超過15年了。1990年代學界就提出「MCI」(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,輕度知能障礙)的概念,作為失智症發病前期的階段,若在這段時間沒有積極作為,未來很有可能罹患失智症。
 
張玉玲表示,MCI的診斷並沒有明確的標準,2010年她調整了MCI的診斷標準,採用她的診斷標準後,對於確診MCI者,一年後發展為失智症的準確率可提高至 60%。
 
「但得到MCI後再來預防已經晚了,加上如果是以磁振造影(MRI)或是其他生物標記檢驗MCI所需經濟成本相當高,也未必準確。」她希望能開發出便宜、不具侵略性且靈敏的檢測工具,在個案罹患MCI之前,就能篩選出失智症的高風險群。
 
■完整文章,詳( 科技部 科技大觀園):
https://scitechvista.nat.gov.tw/Article/C000003/detail?ID=0642f644-f4ad-42c3-8e2b-9d024f580b32
 
#科技部科普文章分享
 
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
國家衛生研究院-論壇


Tags:

About author
近年台灣面臨人口老化、少子化、人口移動頻繁、貧富差距的社會現象,為因應此現象,政府成立衛生福利部,以有效彙整醫藥衛生與社會福利之資源與服務,提供整合性的服務措施及全方位的照護體系,給予民眾多方向的全人服務。完整說明,詳:https://bit.ly/3bjItNv )
國衛院論壇提供溝通平台,結合國內外專業人力,針對衛生醫療及社會福利問題之探討與增進國民健康福祉。
View all posts